菱湖风雅与安园雅集
——刘菊坡《青绿山水图》创作背景解读
美术馆开放时间为周二至周日(每周一闭馆,法定节假日除外)。 上午9:00-下午17:00(16:30观众停止入场,17:00闭馆)。
摘要:鄂州美术馆藏《青绿山水图》,创作者及其背景信息较为模糊,画作落款为“眠琴”,另有七位人物题诗作跋,跋文均称呼画作者为“菊坡”,初步推断为“刘菊坡”刘复所作。本文以此为线索,从七位人物题跋入手,厘清各位题跋作者身份及与刘复的关系,补充解读这幅作品的创作背景和相关信息。
《青绿山水图》立轴,作品信息仅为“中华民国眠琴青绿山水中堂”。因其背景信息不详,笔者较为留意。画作上题跋的诸位人物,有青史留名者,也有看似寂寂无名者,其生平事迹均有可说可考之处。因而,本文将以民国为时间范围,以题跋落款中的名号及称谓为引,增各位补创作者们的生平事迹,理清他们与画作作者的关系,尝试还原作品的创作背景。
一、画作初探
《青绿山水图》立轴,尺寸112x38.5cm。画作是典型的小青绿山水画,以水墨为基调,罩染清淡的黛青,景色葱郁氤氲,以全景高远式构图,体现出一览江山,潮平岸阔,水深林密的意境。画心上半部分有张肖鹄、梅宝瓒、徐曦、黄书、徐方庭、徐曦、饶渤七人题跋,他们称呼画作者为“菊公”、“菊坡老弟”、“菊坡仁兄”。民国时期,以菊坡为号的名人有记载的仅刘复一人。从《民国时期安徽省政府序列及职官名录》1928年的职官名单,以及《国民党政府政治制度史》的《省政府》记录的任免情况,我们可以看到原本是安徽省委员的刘复在1928年3月2日兼任省民政厅厅长。结合“戊辰仲春(1928)”时间线索来看,基本可断定画作者为刘菊坡。
创作时间和地点在众人的题跋款识中都有提示。徐曦题跋“戊辰仲春”和“宜城省幕”,指明创作时间为1928年初春,地点则是当时的安徽省会宜城,即现在的安庆。纪雪昉的跋文“大观楼畔之安园”,进一步证实画作的创作地点。安庆大观楼,也称大观亭,明清时与武昌黄鹤楼、江洲庾楼并称为“长江三楼”,民国时“皖省第一名胜之区”,抗战时期被日军焚毁。安园,原安徽省府大院的后进,后与谯楼的藩署大院合并为官府园林。水均益的父亲水天明在文章《教育家水梓的一生》中有明确提到安园所在:“安庆酷暑,夏夜常与同事挥扇驱蚊说狐谈鬼于省政府中之‘安园’。”[ 水天中编. 煦园春秋 水梓和他的家世,[M].中国艺苑出版社,2006.11,第31页。]此处直接说明了安园在省政府。画心左下角是画作者题跋:戊辰春仲眠琴制。两方印鉴:朱文“皓道人”,白文“仙客眠琴”。综合诸上信息来看,此件作品描绘的是大观楼畔江岸之景,应是菊坡在1928年初春作于安庆安园,眠琴是他的名号之一。
二、“眠琴”与刘菊坡
刘复(1885-1944),原名朝禄,号菊坡,金牛胜桥乡(原属鄂城)人,鄂城三杰之一(另两人为张祝南,朱峙山)。少年时与宋教仁等参加“科学补习所”革命组织,并资助宋教仁东渡日本。后考入两湖师范,与张肖鹄和朱峙山成为同学,并为菱湖诗社同道。先后任《中华民国公报》《正义报》《震旦民报》主编,曾撰写《告武汉民众书》。1926年随国民革命军北伐,后历任山东、安徽两省民政厅长、秘书长,湖北专员,南京内政部简任秘书和行政院服务团总干事等职。
刘菊坡颇好吟诗作画等雅事,在两湖师范时期加入了武昌菱湖诗社,在同学朱峙三的《朱峙三日记》中可以他们的书画交流活动。刘菊坡还与另一处菱湖诗社有关联,《晚清民国安徽省会安庆城市文脉》书中介绍“菱湖痴人”时提到“民国十九年(1930)南社湘集发起人傅熊湘寓居安庆期间,有诗酬和刘菊坡《秋日菱湖感赋》,并与易君左等湖湘诗人言及菱湖诗社。不知菱湖诗社是社团还是雅集,史料暂阙如。”[ 汪军,记忆场 晚清民国安徽省会安庆城市文脉,[M]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,2018.05,第305页],这本书写道的菱湖乃安庆菱湖,也是文人墨客留恋处,而湖湘诗人和刘菊坡言及的菱湖诗社应是武昌菱湖诗社,这也说明刘菊坡在安庆积极参与一些诗社活动。
刘菊坡的作品流传少,“皓道人”与“仙客眠琴”两别号在别处并未见闻,更无从比对。因此,探讨两个别号与刘菊坡的关系只能做一般推论和猜想。别号一般体现着作者的精神志趣。“皓道人”意为白发道人,可指高人雅士;“仙客眠琴”中的“仙客”有指官场清贵之人或隐士、道士,“眠琴”出自唐代司空图的《二十四诗品》的《典雅》:“玉壶买春,赏雨茅屋,坐中佳士,左右修竹,白云初晴,幽鸟相逐,眠琴绿荫,上有飞瀑。落花无言,人淡如菊,书之岁华,其曰可读。”[ 李海章著. 古今名人联话[M].中国文联出版公司,1996.01,第492页。]细细品来,眠琴雅境之于仙客,正是官场清人雅士的精神寄托!显然,“皓道人”与“仙客眠琴”都有远离世俗的意味。刘复生于清末,国家内忧外患,民族危亡之时。年少便投身革命,参加革命组织。入则挥毫为文,出则荷枪巡哨。黄兴曾书赠一联云:“上马杀贼,下马草露布;左捭持螯,右手执酒杯”。他经历过刀光闪烁的革命斗争,还要在动荡时局中寻求救国之道,苦心经营革命成果,人生疲于应付。因而,他比常人更渴求安逸闲适的生活,只有在挥毫泼墨时才能获得高人雅士的志趣体验。以“皓道人”和“仙客眠琴”两枚印信言志,这未尝不可。可能,安庆的菱湖早就触发了他的诗意情怀,恰逢诸多同学好友都在此,趁春光无限再起诗社雅兴。于是,在天时地利人和下造就了《青绿山水图》的诞生。
三、七位题跋作者
跋文一:十载异风尘,未忘山水乐。他日得清游,从君专一壑。菊坡老弟同学属题肖鹄小兄祝南。钤“张祝南印”白文印。
张肖鹄(1883-1966),名祝南,1883年出生于武昌(今鄂州)县葛店墩子塘村。鄂城三杰之一。1906年,考入两湖师范学堂,与牟鸿勋、刘复(菊坡)、朱峙山成为同学。同年,由牟鸿勋同学介绍,加入共进会。首义后,筹办《中华民国公报》,任副主编,撰《说民国》、《说反清》等战斗檄文。又在《震旦民报》,《武汉民报》任职,发表重要社论。1919年与董必武赴沪拜谒孙中山、章太炎,受命重建鄂西靖国军,任前敌指挥部秘书。尔后任安徽颖上县县长、湖北宜都县县长。1932年解职还乡,开天德堂药店行医,又设馆教书,创办神山中学,任校长。其后,辗转外地,于1966年病故于烟台女儿家中。著有《峭谷诗稿》传世。
据张肖鹄孙辈张德庚的文章《我的祖父——辛亥志士张祝南》有关回忆“1928年,由安徽民政厅长刘菊坡举荐任颍上县县长,6个月后辞职返乡。”[ 周志华主编,辛亥首义风云[M].武汉出版社,2001,第185页。]《峭谷诗稿·从政集》也有多篇诗文表明张肖鹄1928年在皖省游玩,《皖垣晤刘菊坡》的“一夜春风送皖垣”,皖垣就是安徽省会(安庆),此诗记录了张刘二君在初春喜别重逢,把酒言欢的场景。画作上的跋文应是写在重逢后,菊坡邀请昔日同学好友张肖鹄共游安园。在饱览大观楼和安园胜景后,引发了张先生无限感概:十多年来四处流转,也未忘山水之乐,来日再得清闲一定要同菊坡畅游山水。
跋文二:老树撑空冷碧烟,晓岚当户送春妍。青山不入沧桑梦,依旧嶙峋似昔年。菊坡仁兄先生教正,小弟徐方庭。钤“徐方庭印”朱文印。
徐方庭,生卒年不详。民国官员,经济学者,曾发表《欧亚财政比较观》、《崇启的租佃纠纷和“耕者有其田”》等经济论文。其生平履历的文字记载在笔者目力所及的资料中,几乎没有,仅能从少数的民国史料中抽出一点相关记载。据民国十九年(1930年)国民政府铨叙部(考试院)秘书处第三科编撰的《铨叙年鉴》记载,徐方庭于民国十二年(1923年)分发至安徽省任职。又从《民国史料丛刊》和《国民政府行政院公报》获悉,自1925年(民国十四年)到1931年(二十年),徐方庭先后任安徽省高等检察厅书记官、民政厅科长、省土地整理筹备处委员等。他在安徽省政府任职近十年,与刘菊坡曾同署省民政厅,两人应有交情,故能在1928年参与《青绿山水图》的创作并题写诗文。
跋文三:清谿碧獻绝人间,松柏萧萧竹自闲。湖上远帆张夕照,山中高阁拥烟鬟。春阴石媚藤萝绿,雨后苔分虎豹斑。欲访樵苏消世虑,涧禽幽语似相关。菊坡六哥友聓(婿)属题,即乞形教纪良雪昉时同客大观楼畔之安园。钤“纪良雪昉”白文印。
纪良,生卒年不详,旧名雪昉,湖北鄂城灵溪(今属大冶)人。曾参加辛亥革命,资助过宋教仁东渡日本,后以医行世,有诗传世。《武昌首义诗词楹联大观》有收录其革命诗《送豚初宋教仁东渡》和《湖北争路运动,有某青年当场断指为誓见者感泣,因与张振武将军至其宅抚之》。据《朱峙三日记》1911年朱峙山四处访求公事的记载:“下午至各部、总稽查部……遇纪雪昉,改名纪良,挂此部徽章,衔为秘书。”纪雪昉此时在湖北总稽查处任秘书,这是湖北早期的革命军政府组织,辛亥义士蔡济民、牟鸿勋同年也都加入了此组织,纪雪昉应是同他们参与了武昌起义与辛亥革命。1930年出版的《铨叙年鉴》附录《本部现职人员录》中,安徽省民政厅及所属的委任名单里,纪良赫然在列。纪雪昉曾是菱湖诗社成员之一,与张祝南诗文互动颇多,在《峭谷诗稿》中,记录张祝南与纪雪昉相关的郊游、步韵诗文就有十多首。1928年张祝南在安庆留下多首诗作,《清明郊游》、《游三亩园》、《日游郊郭喜赋》、《同纪雪昉江楼话旧》等诗文便是两人交游的所作。同学黄蠹声曾点评纪雪昉以韵胜,张祝南以骨胜。他在此处的题款以菊坡六哥友婿相称,可见两人关系之亲近。想必在刘菊坡发起聚会时,他定是欣然前往,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纵情山水的舒畅快意。
跋文四:湖外山衔山外湖,湖光山色有还无。颓阳极浦亭吟櫂(棹),陟瀑危梁载酒壶。芳草暖熏游客屐,烟罗冷接寓公庐。是谁拾取滇池胜,金碧峰寒入画图。菊坡谓似金马碧鸡山故云菊坡婣(姻)弟雅正,小兄书漫题。钤“黄书”白文印和“蠹声”朱文印 。
黄书,生卒年不详。号笃生、蠹声。曾与刘复同在《中华民国公报》和《花世界》主笔。在1930出版的《铨叙年鉴》附录《本部现职人员录》中显示,黄书任安徽省政府委员一职。而关于他的交友状况和文学活动,资料甚少,只能从同学张祝南的《峭谷诗稿》和朱峙山的《朱峙三日记》中瞥见一二。根据张祝南学生对《峭谷诗稿》中《游学集·菱湖秋月》“菱湖”的注释:“作者与同学诸君组织‘菱湖诗社’,常吟诗忧国忧民,与朱峙三、刘菊坡、黄笃生被成为‘湖塘四杰’。”由此可知,他在两湖师范学堂就读,是鄂城三杰的同学。《峭谷诗稿》有载“亡友黄蠹声曾谓雪昉以韵胜,余以骨胜”,“亡友黄笃生谓君诗以韵胜,余以骨胜。”[ 汪细少主编.峭谷诗稿[M].中国楹联出版社,2011.08.第211页。]可见黄笃生又号蠹声。在交友上,黄笃生应当与刘复关系最为密切。查阅《朱峙三日记》和《峭谷诗稿》的相关文献时,我们发现,黄笃生的每次出现都有刘菊坡相伴。“刘菊坡住高等警察学堂,今日同黄笃生来寝室谈”[ 胡香生辑录,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文库 朱峙三日记[M].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,2011.09,第235页。],“现有菊坡、笃生、荫廷三同学在此主笔”[ 胡香生辑录,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文库 朱峙三日记[M].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,2011.09,第307页。],“今夕会肖鹄不着,仅晤笃生及菊坡于《民国公报》馆”[ 胡香生辑录,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文库 朱峙三日记[M].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,2011.09,第311页。],“今日到报馆,与菊坡、笃生谈一小时”[ 胡香生辑录,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文库 朱峙三日记[M].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,2011.09,第314页。]等多处都有体现。此处直呼画作者为“菊坡”,款识又有“姻弟”一说,足以验证两人关系匪浅,至少是情谊深厚的亲友关系。那么,当刘菊坡起意以游艺、玩乐为目的雅集召集诸多好友和同僚时,他必然不会缺席。
跋文五:碧横无际,苍崖夹古松。谁持关董笔,丛此妙高峰。树老应巢鹤,潭深欲起龙,云居杳难迹,知有万灵滋。菊公学长督教,弟宝瓒题。
梅宝瓒,晚清贡生,湖北黄梅人。据《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》的两湖总师范学堂调查总表显示,他就读第四学堂,与牟鸿勋、刘菊坡、张祝南、朱峙三是同学,《朱峙三日记》记录菱湖诗社启事时梅宝瓒是首批加入菱湖诗社的成员。他生于书香门第之家,也是革命世家。祖父梅雨田是清同治年间进士,其兄梅宝玑是近代民主革命家、武昌首义功臣,其长子梅宗林早期中共地下党员,堂侄梅龚彬、梅玉珂、 梅开华、梅春荣等都是革命义士,而外甥喻血轮是鸳鸯蝴蝶派代表人物。
关于梅宝瓒的政治身份,据无线电专家、前外经贸部部长李强的的说法“搞日本方面的情报”,“隔几天去找梅宝瓒一次”[ 叶孝慎著,我看见 中国抗战的真正希望,[M].上海人民出版社,2015.08,第39页。],可见梅宝瓒曾以地下党员身份在两党之间活动。此外,梅龚彬回忆1931年地下活动时的文章《“灰色”文化人》:“吴醒亚是湖北黄梅人,当时任上海南社会局长。我记得叔父梅宝瓒曾在他手下当过公务员,就以晚辈同乡的名义拜访他。”[ 梅龚彬著;梅昌明整理,梅龚彬回忆录,[M].团结出版社,1994.02,第75页。],这里提到的吴醒亚,据《民国职官表》的《安徽省政府职官年表》显示,1928——1930年先后任安徽省政府委员、主席、民政厅厅长,这幅作于1928年《青绿山水图》不止说明了梅宝瓒在安庆,还直接证明了两人在1930年前已结识。梅宝瓒应当还有一些其他名号,喻血轮的民国笔记人物传《绮情楼杂记》记载“舅父梅宝瓒(东举)攻读古典文学。”[ 喻血轮著,绮情楼杂记,中国长安出版社,[M].2011.01,第260页。]而在《峭谷诗稿》1928年安庆的记载中,经常与纪雪昉同游的还有一位友人“梅东宇”,《朱峙三日记》在两湖师范学生时期数次提到“梅东宇同学”。这让笔者怀疑梅东宇是否就是画作上的题诗人“东举”梅宝瓒。以常理而言,三位同乡好友在一处行走,张祝南和纪雪昉都在邀请之列,为何单单漏掉“梅东宇同学”。且“东宇”与“东举”读音近似,古人使用别号时也常用相似音的字,如:傅山的青竹和青主,邓石如的顽伯和完白,宋教仁的遁初、豚初、敦初,好友黄书的蠹声和笃生等等,“东宇”与“东举”也符合此类情况,有可能是同一人别号。因此,我们有理由相信,与纪雪昉一道受邀的梅东举(宝瓒)就是与纪雪昉同游的梅东宇。
跋文六:万壑千岩廻绝尘,森森高木乍逢春。深山岁月知何世,尺幅云烟无有神。一室纵观犹小鲁,九州垂定莫逃秦。蓬莱江上诸峰秀,早晚从公墊角巾。戊辰仲春应菊公雅嘱 炎东徐曦题于宜城(今安庆)省幕。钤“曦”白文印。
徐曦,字炎东,合肥人。辛亥革命前,任东三省督练处军事编辑之职,庐州军政府秘书处处长。革命成功后,先后任合肥县长,池州县长,安徽省秘书长、省通志馆副馆长。在《国民党政府政治制度史》和《民国职官表》的相关记载中,1928年6月18日刘复不再兼任省秘书长,由徐曦继任。而关于他的文人身份,早在民国四年(1915年)他发表了地理志书著作《东三省纪略》。徐曦任东三省督练处军事编辑时游历了东三省的秀美山川,他将所见所感写作成稿,离开东三省后整理编撰完成。该书共10卷,约20万字,不仅记载了东三省的行政沿革、地理情况,还直观评述分析了帝国主义割据满洲的形势。全书有述有评,书毕即获北京商务印书馆大量发行。这部卷帙浩繁的志书为他带来了一定名气。因此,后面徐炎东众望所归被任命为安徽通志馆副馆长负责编纂工作。而这次安园聚会,需要这样一位文人学者捧场,让这场盛宴变得更文、更雅、更盛大。
跋文七:性癖耽山水,笔拙不能画。结构有神思,横胸满谲怪。异石与奇峰,千涐复万派。兹图契予心,积怀今乃快。百尺泻飞泉,十围老松妍。中有两异人,好此结庐焉。隆中高志士,武陵遁世贤。岂无舟楫济,如何日繫(系)船。莫言山深僻,亭高纳大川。此中无尘俗,况别有地天。要写画者心,两人岂徒然。出处无殊趣,兹意为谁宣。菊坡仁兄教政,弟饶渤题。钤“饶勃之印”朱文印。
饶渤,也作饶勃,民国官员。关于此人的相关记载几乎没有。笔者只是在查阅相关资料时,仅在民国出版的两本文献上有见。在1930出版的《铨叙年鉴》附录《本部现职人员录》中,显示其1930年左右在安徽省建设厅任职。又在安徽省建设厅1932年开始发行的刊物《建设周刊》上,见其连续发表过几篇文章:《 书怀之三》、《弢公厅长挽词》、《咏菊》、《友人和咏菊诗用前韵酬之》。此处几篇文章都是古文、古诗体例,其中不乏引经据典的精彩之处,足见他长期浸染传统文化的深厚功力,同时看到了他才高志清的文人形象。想必,他平日应是爱读书、喜古文、好风雅的,刘菊坡的此番邀请正是投其所好,在闲暇之余满足他长咏短吟,行歌赋颂的文人之乐。
四、结语
探索至此,《青绿山水图》的创作背景逐渐明晰。这是一场由刘菊坡启事,号召同乡、同学、菱湖诗社道友及同僚共赴安园的文人聚会。时至今日,已不可得知当日聚会中的书画创作、吟诗赋词的雅集盛况。但从题跋作者们与刘菊坡的关系和社会身份,我们看到了菱湖诗社道友们以诗会友,酬唱相赠的文人风雅,也看到了乱世中的仙客们“偷得浮生半日闲”的闲情逸致和恣意洒脱。另外,在查证过程中,笔者也不经感慨,画作者和七位题跋人物,虽在当时皆有盛名,但还是难抵历史大潮而几近淹没。除刘复和张祝南有确切的生平事迹记载外,其他人物的相关信息一概散落在浩瀚册页中。笔者出于补全作品信息的必要,历时多日艰辛查证,终将这些几近淹没的人物从混乱的历史中抽离了出来,理清了刘菊坡与张肖鹄、梅宝瓒、黄书、纪良的同学、同乡、菱湖诗社道友的关系,以及与徐方庭、徐曦、饶渤的同僚友人关系。然能力所及,资源所限,这些人物真正的“独立”和“鲜活”,还需要后面的学者投入更多心血填补相关文字,笔者仅以一孔之见提供些许可参考之意见或线索。
参考文献
① 水天中编. 煦园春秋 水梓和他的家世,[M].中国艺苑出版社,2006.11,第31页。
② 汪军,记忆场 晚清民国安徽省会安庆城市文脉,[M]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,2018.05,第305页。
③ 李海章著. 古今名人联话[M].中国文联出版公司,1996.01,第492页。
④ 周志华主编,辛亥首义风云[M].武汉出版社,2001,第185页。
⑤ 汪细少主编.峭谷诗稿[M].中国楹联出版社,2011.08.第211页。
⑥ 胡香生辑录,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文库 朱峙三日记[M].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,2011.09,第235页。
⑦ 胡香生辑录,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文库 朱峙三日记[M].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,2011.09,第307页。
⑧ 胡香生辑录,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文库 朱峙三日记[M].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,2011.09,第311页。
⑨ 胡香生辑录,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文库 朱峙三日记[M].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,2011.09,第314页。
⑩ 叶孝慎著,我看见 中国抗战的真正希望,[M].上海人民出版社,2015.08,第39页。
⑪ 梅龚彬著;梅昌明整理,梅龚彬回忆录,[M].团结出版社,1994.02,第75页。
⑫ 喻血轮著,绮情楼杂记,中国长安出版社,[M].2011.01,第260页。